> 文章列表 > “山童亦与借余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山童亦与借余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山童亦与借余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山童亦与借余辉”出自宋代陈傅良的《再用喜雪韵》。

“山童亦与借余辉”全诗

《再用喜雪韵》

宋代 陈傅良

瘴雨蛮烟此后稀,山童亦与借余辉。

争看狂穉相呼唤,下吸饥鸟自匹妃。

苦乏貂裘堪夜永,喜无蝝子着冬饥。

兴来那况山阴客,为我扁舟倚石矶。

《再用喜雪韵》陈傅良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再用喜雪韵》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瘴雨蛮烟此后稀,

山童亦与借余辉。

争看狂穉相呼唤,

下吸饥鸟自匹妃。

苦乏貂裘堪夜永,

喜无蝝子着冬饥。

兴来那况山阴客,

为我扁舟倚石矶。

诗意:

瘴雨和蛮荒的烟雾渐渐消散,

山间的童子也借光亮。

争相观看狂风吹拂着的秧田,

饥饿的鸟儿自然能找到食物。

虽然贫穷,没有得到昂贵的貂裘,

但喜欢没有蛀虫的冬天食物。

兴致勃勃时,像山阴的旅客,

我便靠在石岸上,乘坐扁舟。

赏析:

《再用喜雪韵》描绘了一个贫苦山村的景象,以及作者在困境中的乐观心态。瘴雨和蛮荒的烟雾逐渐消散,山中的童子也借着微弱的余光,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。诗中描述了狂风吹拂着的秧田,预示着农作物的丰收,饥饿的鸟儿也能够自然而然地找到食物,显示出大自然的慷慨和恩赐。虽然作者生活贫困,没有贵重的貂裘,但他欣赏没有蛀虫的冬天食物,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满足。最后,作者以山阴的旅客为比喻,表达了自己在山间的船上,随心所欲地享受自然和宁静的心境。

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贫困境况的乐观看待。作者将贫困与自然景物相结合,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。整首诗词意境清新,用词简约而富有张力,给人以启迪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