瓠落(拼音:hù luò)是一个汉语词汇,主要有以下含义:
1. **大貌或空廓貌** :形容物体宽大而空旷的样子。
2. **潦倒失意貌** :用来比喻人处于困顿、失意的状态,有“落拓”之意。
该词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的一句话:“魏王貽我大瓠之种,我树之成而实五石,以盛水浆,其坚不能自举也。剖之以为瓢,则瓠落无所容。”在这里,“瓠落”被用来形容葫芦大而中空,无法容纳东西。
瓠落一词的出处是哪部古籍?
瓠落在古代文学中的用法有哪些?
如何理解瓠落形容的空旷貌?